从“冷屏”到温度体验场
内容成为“硬通货”
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之下,电视内容的“创新逆袭”让人眼前一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通过“思想+艺术+技术”三位一体的升级,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无论是《新闻联播》解读国内外大势,还是《焦点访谈》深度剖析社会热点,总台用思想深度打造“硬核”内容,用权威视角直击年轻观众对高质量信息的渴求。在“碎片化”和“流量至上”的媒体环境中,这种扎实的内容提供了难得的可信赖度。
不只是思想,艺术表达也成为电视内容“逆袭”的核心武器。为了打破传统内容的刻板印象,总台在视觉上做足了功课。《非遗里的中国》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相融合,让非遗之美跃然屏上。电影级的画质、细腻的情感表达不再局限于电影大屏,甚至让很多观众惊叹“文化类节目也能这么好看!”通过对叙事方式和视觉的双重打磨,电视节目突破了传统印象,真正将内容“年轻化”。
技术是电视逆袭的催化剂。总台通过8K超高清、AI智能剪辑、互动体验等技术创新,让“看电视”变成了“参与电视”。在巴黎奥运会的全程报道中,观众可以通过多角度8K直播,身临其境地体验奥运现场,而AI智能还为观众带来了个性化推荐,让每个人的观看体验都独一无二。电视内容从“冷屏”变为有温度的体验场,这种新鲜感迅速激活了年轻观众的参与热情。
总台的创新不止于视觉和技术,更在选题和表达上瞄准了年轻人的喜好。比如,《山水间的家》以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精致的慢镜头,将年轻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文自然”的思考精准捕捉。在主旋律剧集方面,像《海天雄鹰》《梦想城》这样的正能量剧集,不再局限于说教式表达,而是通过贴近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社会共鸣点,触发他们对现实议题的深层思考。
总台不仅仅依靠“单屏”吸引观众,而是打造了全媒体互动矩阵,通过社交平台、短视频和跨屏互动增强观众黏性。在节目播出时,线上线下的互动、社交平台的实时弹幕、短视频平台的剪辑讨论形成了极强的“链式传播”,让观众成为内容的共创者,建立起电视与年轻观众之间的情感连结。年轻人不只是观众,更是内容的“玩”家——他们通过互动参与、评论造势,让“看电视”成为全新的社交体验。
通过内容、技术和互动的多维度创新,总台让传统电视再度受到瞩目。电视的“逆袭”不仅赢得了年轻人的青睐,更为未来的媒体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路径。在“轻内容”与“重内容”的博弈中,总台用实际行动证明:深度、价值、创新依然是时代的“硬通货”。
4月26日3时32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
河北邯郸籍航天员李聪,作为此次出征的3名航天员之一,目前已顺利进入空间站,将在这里完成6个月的太空任务。
几天来,李聪成了家乡人眼里的明星。
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直播时,李聪家的小院,被围了里三层外三层,连房顶都站上了来加油的老乡。
记者也在当地进行了走访,探寻一位航天员的成长历程。
他已4年多没回过家
4月26日下午,邯郸峰峰矿区,陈兴风和李军生从远处走来,看起来还有些疲惫。“昨天中午血压又高了。”陈兴风说,这几天,她心里一刻都没有平静。
24日上午,陈兴风在家洗衣服时,接到了老伴儿李军生的电话,让她赶紧打开电视看新闻。“新闻里正在介绍李聪,说他被选为神舟十八号的航天员。我高兴啊,特高兴。”陈兴风说,2个多小时的节目,她从头看到尾,当时她没有太多担心,“国家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研究飞船载人上天,我相信国家。”
这种兴奋持续到25日晚。
25日20时59分,火箭点火发射。看着直播,坐在峰峰矿区大社镇南旺村自家小院里,陈兴风上身挺直,两手攥拳,双眼紧紧盯着电视屏幕,这个姿势几乎保持了全程。
现场加油声迭起,她却说什么都没听见,直到电视里播报“神舟十八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她“噌”一下站起来。欢呼的人群里,没人注意到,她紧攥的拳头伸开,悄悄擦了下眼。
距离上次见到儿子,已过去4年多。
那次,李聪回家探亲,刚待了两天,就接到任务返回部队。从15年前李聪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他的家人就已经习惯,李聪的学习和工作纪律性都很强,不主动联系,不打扰他训练。
这是这个普通家庭,为李聪从一名普通农村孩子走向航天员做的又一次奉献。
李聪和妹妹就要读小学时,李军生决定,全家搬到市区生活,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
李军生吃过教育落后的亏。他在乡里念初中时,有的科目发了课本没有老师,他对自己没考上中专耿耿于怀,立志不让孩子们再走他的路。
进城时,李军生在邯郸市第十四中学校办工厂开车,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收入,每个月都得预支下个月工资才能维持家里生活。
全家进城要吃饭要租房,生活会更困难。
陈兴风记得,一家人在峰峰矿区第三小学旁的黑龙洞村租了两间平房,孩子们睡里间,大人睡外间。没多久,迫于生计,陈兴风也到李军生工作的工厂做计件工,一天加工几百个袋子,收入不过几块钱。
“我们懂得少,没给过孩子什么指导。他每次考上这,选上那,给我说一下,我就嗯一声。其实心里很激动,不知道怎么表达。”李军生说,这几天,他也睡不好,26日一早又拿出手机,看儿子在空间站做什么。
2009年,他送李聪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报到。接新生的老师对家长们说:“放心吧,学校会比家长照顾得还好。”李军生回忆,“我们也就是给了孩子一副好体格,都是国家培养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