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除了能为人民群众守好“钱袋子”,更能为老年群体切实化解自身风险。例如,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是最早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和老年意外伤害保险的公司之一,目前在办长期护理保险项目69个,覆盖3500多万人,切实缓解了失能家庭尤其是失能长者家庭的照护和经济压力,比如我们服务的成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抽样调查显示,失能人员家庭经济负担降低了44.3%。还有我们为广大老年人群量身定制涵盖疾病身故、意外身故、意外伤残、意外骨折、意外医疗费用补偿等全方位保险保障。仅2023年,公司承保老龄意外险近5000万人次,提供3.6万亿元风险保障,赔付金额14.7亿元,这其中依托我们设立的“老年人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许多长者及时拿到了“看病钱”和“救命钱”。
着力加强
养老服务体系和生态建设
一方面,我们秉持不忽视任何一个客户的服务理念,全面构筑多触点的老年人专属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等健康管理服务。线上通过95519客服热线为老年客群提供“一声直达、一键转接、一线即通”专属服务;线下在全国2500余个柜面网点设置了老年服务专区,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高质量专属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着力打造“保险+养老服务”生态,目前已在天津、苏州、成都等13个城市启动14个养老项目,可向客户提供城心公寓养老、城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多业态养老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下一步,中国人寿将继续发挥国有大型金融保险集团主力军作用,在养老金融相关领域深入探索,持续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成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中坚力量。
媒体问答
上海证券报
请问中国人寿相比于其他参与主体,在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方面有何独特优势?贵公司将如何进一步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赵国栋
上下滑动阅览
养老金融不仅是国家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养老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预计养老金融业务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保险业在养老产品设计、长期资金管理、养老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发挥好保险这些优势,是我们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关键。
在养老产品设计方面,养老保险产品兼具财富管理和风险保障功能、具有期限较长、安全稳健的特点,可以较好地契合人民群众的养老金储备需求和风险管理需求。在长期资金管理方面,寿险行业在长期的保险资金运用中积累了丰富的长期资金管理、大类资产配置经验,形成了较强的跨周期资产管理能力,与养老金长期保值增值的目标高度匹配。在养老产业融合方面,养老产业是典型的回报周期长的事业,需要大量“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支持,保险资金规模大、周期长、稳定性高的特点与养老产业投资高度契合。因此,保险资金能够长期稳定地参与养老产业发展,通过打造养老服务生态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养老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
今后,中国人寿将继续坚守“保险为民”的初心使命,支持新时代老龄事业发展。一是不断丰富养老产品供给。中国人寿将不断加强产品创新,研发缴费方式、保险期间、养老金给付等更为灵活的养老保险产品,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险市场需求。特别是公司将进一步加大针对新业态、新市民养老需求的产品研发。同时,不断深化保险产品与服务的融合,通过大病保险、普惠保险、长期护理保险,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改革创新,深入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幼有所育、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的切实需求。二是大力提升老年人风险定价能力。中国人寿将进一步强化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加强与医院、医保局以及健康管理第三方的合作沟通,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应用,同时深入分析慢病、高龄、失能等老年特殊人群的年龄、疾病分布等画像信息,持续提高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拓展可承保人群,让风险保障惠及更多老年人群。三是推动风险补偿向风险全链条管理转变。中国人寿将进一步发挥资金、客户、品牌、渠道、队伍等优势,深度参与和整合养老产业链,打造“产品-服务-支付”的闭环,通过提供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康复护理等健康管理配套服务,切实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4月25日22时20分,神舟十八号发射成功后,李聪家的小院逐渐安静下来。一轮圆月斜挂在门楼上,发出带有黄晕的光。
太空里的秘密是什么呢?
从1992年,我国开启载人航天工程,已有两位河北人飞上太空。
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搭载我国出征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成功返回。
2022年6月5日,衡水深州籍航天员蔡旭哲出征时,神舟飞船的编号已经到了神舟十四号。蔡旭哲也成为河北飞天第一人。
李聪和蔡旭哲有着极为相似的经历,都通过招飞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都开过战斗机。2010年,蔡旭哲被选入我国第二批航天员。2020年,李聪被选入我国第三批航天员。
从“人等任务”,蔡旭哲准备了12年飞入太空。到“任务等人”,李聪准备了3年为国出征。
两位航天员,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不同历程。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在轨建造以来情况最复杂、技术难度最高、航天员乘组工作量最大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首次实现两艘载人飞船同时在轨、两组航天员在轨轮换,创造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单次载人飞行任务3次出舱全新中国纪录,为空间站后续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因此,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蔡旭哲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李聪在航天员见面会上说,他们学习借鉴其他乘组有益经验,这个经验,来自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每一个乘组。
4月26日5时4分,神舟十七号和神舟十八号两个航天员乘组的“全家福”再次留在了空间站,河北出征太空第二人李聪,也将在这里完成6个月的任务。
把目光投回地球。
李聪所在的南旺村,今年又有两名年轻人参军入伍,这个只有1300来人的小村,已有6名现役军人。
李聪当年的高中班主任胡云林,也颇为骄傲地告诉记者,继李聪之后,2014年,他带过的毕业班,还送出去一名飞行员。
巧合的是,还是当年李聪上课的那间教室。也因此,老师们将学校教学楼2楼东头的那间教室,称为飞行员的摇篮。备战高考前,胡云林特意安排这名学生坐在了李聪坐过的位置,并鼓励这名学生,“你坐在师兄的位置,就想象自己一只脚踏进了飞机驾驶舱。”后来这名学生也如愿考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本月,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即将完成,期待更多河北籍航天员飞入太空。
2016年,封面新闻在全国首倡“智媒体”,用“智能+智慧+智库”的理念提供新闻资讯服务。2024年5月10日,封面新闻客户端10.0版本全新上线,在封面“智媒云传媒行业大模型”驱动下,运用前沿智媒技术,聚合提升专业生产能力。
今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友媒纷纷为封面新闻8周年、封面新闻客户端10.0上线送来诚挚祝福。感谢团炬客户端主编陈兰为封面新闻带来的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