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苏州市我选取了2024年5月1日——5月5日迁入、迁出城市前20名并求了均值,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苏州市与上海市的关系还是很铁的,都互为对方的迁入、迁出的首选且迁徙比例也接近4分之一,名副其实的老铁了;
迁出城市前20名分布
细观苏州和上海这二座城市,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有一个联系很紧密的铁哥们,和一群玩的还可以的朋友,也是前文提到了''一超多强''的客流迁徙格局,但是苏州跟上海在城市定位上不同的关系,也造成了苏州更依赖地缘关系,强关联的城市也就周边接壤的无锡、南通、上海,以城市能级来讲,苏州还是不太比得过上海的,上海毕竟是经济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老大;
迁入城市前20名分布
可以看出这里多了一个北京,刚刚好卡着20名的门槛入选,因为展示效果原因就做了个示意,这里看出来苏州跟北京的联系大部分是属于商务出行,并且因为苏州没有机场的原因,还需要通过落地上海再坐高铁去苏州,以至于北京和苏州这部分客流非常稳定,这里取了节后同一个时间周期的数据做对比,迁入、迁出比例稳定在0.65%左右,可以看出北京真的是苏州迁入、迁出城市前20名的守门员了;
这里再补充一个热知识,上海在非节假日期间与北京的联系还是非常紧密的,同时因为去苏州通常在上海转高铁,增加了上海和北京之间迁徙总量,所以排进个前10还是没问题的,说明上海跟北京这边联系也还是大部分还是属于商务出行,不太受节假日因素影响,这里取了节后同一个时间周期的数据做对比,可以看出迁入、迁出比例稳定在2%左右;
在这里放一个背景说明,虽然早早的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这个概念,但是毕竟范围还是太大了,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上海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圈这一新的概念,先拉拢周边城市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于是在2018年初,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上海提出了上海大都市圈的概念,再后面的202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下称《规划》)正式明确了“1+8”的都市圈空间格局——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市域行政区域;
作为老大哥,上海把他们纳入自己的都市圈,那这些城市有没有把上海作为迁入的首选城市呢,我们一探究竟,我们统计了2024年5月1日——5月5日各城市的迁出到其他城市比例最高的前5名,可以发现南通和苏州都选上海作为首选迁出的城市,宁波、湖州、嘉兴、舟山把上海当做第二意向迁徙地,无锡、常州在对上海作为意向迁徙地的排名中分别排第3、5名;
这个需要弄清楚一个概念,迁徙倾向性与大都圈的定义的不一样的,这里我引用一段''规划''中原文“上海大都市圈是一个紧密流动、横向联动的功能圈,而非纯粹的通勤圈。上海周边城市与上海的商务出行量占该市总商务出行量基本都在 10% 以上, 尤其苏州、无锡更是高达 20% 以上;以 2018 年国庆黄金周为例,都市圈内各城市间的跨市流动人口规模平均每天约有 130 万人,相当于上海大都市圈日常工作期间的每天跨市通勤规模。因此,上海大都市圈不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紧密通勤圈”,而是呈现了多中心、网络化的功能圈联系特征。”文中提到的都市圈更多是网络化,功能化的一个概念,我们讨论的是基于这个圈的内部迁徙倾向性;
所以这里我们看到的是都市圈内城市,以各自为中心的视角下对外的迁徙倾向性,于是我们基于各自城市对上海市的迁徙意向的优先级得到了一个分级图,可以看到老铁还是苏州和南通,地缘上也最近,其次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地则将上海作为第二意向迁徙地;
同样统计了以上海视角下的2024年5月1日——5月5日各城市的迁出到其他城市比例最高的前5名,可以看到上海人更喜欢去的城市是苏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果然名不虚传;
总结
地缘关系:苏州迁出城市的前20名中,无锡、南通和上海占据了重要位置,反映了苏州与这些周边城市之间强烈的地缘联系。
北上之间的商务出行:上海与北京之间的迁徙客流中商务出行占比极高,不受节假日影响,迁徙比例稳定在2%左右,体现了这两座城市之间稳定的商务往来,且由于苏州没有国际机场,多数旅客需通过上海中转,导致上海和北京之间的迁入、迁出客流力压周边城市,稳居前十。
都市圈内城市的迁徙倾向性:都市圈内的城市如南通、苏州将上海作为首选迁出城市,而宁波、湖州、嘉兴、舟山等地则将上海作为第二意向迁徙地,这反映了都市圈内部城市之间的迁徙倾向性。
上海视角下的迁徙偏好:上海人更喜欢去的城市是苏州、杭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反映了这些城市在文化和旅游方面的吸引力。
文章仅用于分享个人学习成果与个人存档之用,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进行删除。所有信息均基于作者的个人理解和经验,不代表任何官方立场或权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