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开发中常见的面试题。从事嵌入式开发需要掌握的软硬件知识需要非常全面,本文整理了一些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高频问题及其参考答案。涉及硬件、电子基础知识、算法、C/C++、Linux、实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和通信、bug排查、git版本控制(持续更新中)
🧑 作者简介:现任阿里巴巴嵌入式技术专家,15年工作经验,深耕嵌入式+人工智能领域,精通嵌入式领域开发、技术管理、简历招聘面试。CSDN优质创作者,提供产品测评、学习辅导、简历面试辅导、毕设辅导、项目开发、C/C++/Java/Python/Linux/AI等方面的服务,如有需要请站内私信或者联系任意文章底部的的VX名片(ID:gylzbk)
💬 博主粉丝群介绍:① 群内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遍布,可互相学习,交流困惑。② 热榜top10的常客也在群里,也有数不清的万粉大佬,可以交流写作技巧,上榜经验,涨粉秘籍。③ 群内也有职场精英,大厂大佬,可交流技术、面试、找工作的经验。④ 进群免费赠送写作秘籍一份,助你由写作小白晋升为创作大佬。⑤ 进群赠送CSDN评论防封脚本,送真活跃粉丝,助你提升文章热度。有兴趣的加文末联系方式,备注自己的CSDN昵称,拉你进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嵌入式开发是指针对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嵌入式系统是一种专用计算机系统,通常被设计用来控制、监视或辅助操作机器和设备。这些系统被嵌入到更大的设备或系统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得名“嵌入式”。
嵌入式开发涉及硬件和软件的紧密集成,开发者需要考虑到目标硬件的特性、性能限制以及功耗要求等因素。在软件方面,嵌入式开发通常使用特定的编程语言(如C、C++或汇编语言)来编写程序,这些程序直接运行在嵌入式系统的微处理器或微控制器上。
所以,从事嵌入式开发需要掌握的软硬件知识需要非常全面,本文整理了一些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高频问题及其参考答案。后续将持续更新。
答案:GPIO(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是通用输入输出端口的简称,用于与外部硬件进行交互。在嵌入式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编程控制GPIO的输入输出状态,从而实现对外部设备的控制或读取外部设备的状态。
答案:中断是嵌入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机制,用于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打断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使用中断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特别是在需要实时响应外部事件的场景下。在嵌入式系统中,我们会配置中断源和中断处理程序,并在需要时触发中断。
答案: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和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都是常见的嵌入式系统通信协议。SPI是一种高速、全双工的同步串行通信总线,主要用于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I2C则是一种双向、半双工的同步串行总线,主要用于连接低速外设。两者在通信速率、连接方式等方面有所区别,选择使用哪种协议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答案:振荡器和时钟是微控制器中用于产生时序信号的关键组件。振荡器产生稳定的频率信号,时钟则根据这个频率信号来产生微控制器所需的时序脉冲。通过配置振荡器的频率和时钟的分频系数,我们可以得到所需的时序精度和稳定性。
答案: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函数,用于反转字符串:
void reverseString(char *str) { if (str == NULL) { return; } char *end = str + strlen(str) - 1; char temp; while (str < end) { temp = *str; *str++ = *end; *end-- = temp; } } 答案:在不使用动态内存分配的嵌入式系统中,可以采用静态内存分配策略。这意味着在程序编译时,就预先为所有需要的数据结构分配固定的内存空间。这样可以避免运行时的内存分配和释放操作,减少内存泄漏和碎片化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策略可能导致内存使用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仔细规划内存的使用。
答案: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是指两个或多个线程在访问共享数据时,由于执行顺序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结果不一致或不可预测的情况。为了避免竞态条件,可以使用互斥锁(Mutex)、信号量(Semaphore)等同步机制来确保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访问共享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原子操作来确保数据操作的原子性,避免数据被其他线程打断。
答案: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通用操作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设计目标和性能特点。RTOS专注于提供可预测的、确定性的响应时间,以支持实时应用的需求。它通常具有较小的内存占用和高效的调度策略,以确保任务的实时性。而通用操作系统则更注重提供丰富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其响应时间可能不那么确定,但通常可以满足一般应用的需求。
答案:任务调度器是RTOS中的核心组件,它负责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状态来安排任务的执行顺序。调度器会综合考虑任务的等待时间、执行时间等因素,以确保任务能够按照预定的要求得到执行。通过合理的任务调度策略,RTOS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性能。
答案:度量RTOS系统的响应时间和性能可以通过分析任务的执行时间、调度延迟、中断响应时间等指标来实现。改进系统性能的方法包括优化任务调度算法、优化中断处理、减少任务间的通信开销等。具体来说,可以针对任务的执行路径进行性能分析,找出瓶颈并进行优化;同时,合理配置中断优先级和处理流程,减少中断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此外,通过减少不必要的任务间通信和共享数据,可以降低系统的开销并提高响应速度。
答案:ARM芯片加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从芯片上电到功能全部启动,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电源上电与系统Reset:
内部启动程序的读取与执行:
配置信息的读取与DDR RAM的初始化:
Bootloader的加载与执行:
Linux内核的初始化:
启动初始化(Init):
等待应用程序执行:
在ARM芯片加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中,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每个阶段的成功执行都是确保系统最终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此外,对于不同的ARM芯片和Linux发行版,具体的启动过程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大体上都会遵循类似的步骤和逻辑。
答案:C和C++的主要区别在于C++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包括类、对象、继承、多态等特性,而C是面向过程的编程语言。此外,C++提供了更丰富的标准库和特性,如模板、异常处理等,而C则相对简洁。在语法上,C++也增加了一些新特性,如命名空间、引用等。
答案:虚函数是C++中用于实现动态多态性的关键机制。它允许在基类中声明一个函数,并在派生类中提供不同的实现。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来调用派生类对象上的虚函数时,会执行派生类中的实现。纯虚函数是一种特殊的虚函数,它在基类中只声明而不定义,且必须在派生类中被重写。包含纯虚函数的类被称为抽象类,它不能被实例化。
当然可以,以下是两个关于C/C++语言深入的问题:
答案: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是C++中一种重要的编程原则,它强调在对象的生命周期中管理资源。根据RAII原则,资源的获取(如动态内存分配、文件句柄、锁等)应该在对象的构造时完成,而资源的释放则应该在对象的析构时自动进行。这样,即使发生异常或提前退出函数,也能确保资源得到正确释放,避免了资源泄漏。
一个常见的RAII应用例子是智能指针(如std::unique_ptr和std::shared_ptr)。这些智能指针在构造时接管资源的所有权,并在析构时自动释放资源。使用智能指针可以避免手动管理内存时的常见问题,如忘记删除指针或多次删除同一指针。
答案:在C++11中,右值引用是一种新的引用类型,它绑定到右值(如临时对象或字面量)而非左值(如变量或持久对象)。通过右值引用和移动语义,C++11引入了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方式,即移动而非复制资源,从而提高了性能。
移动语义允许对象通过“窃取”其他对象拥有的资源来初始化,而不是创建资源的副本。这通常涉及到交换两个对象内部的指针或句柄,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分配和释放。
例如,考虑一个包含动态分配内存的类。在C++11之前,当你传递或返回这样的对象时,通常会复制整个对象,包括其内部的动态内存。这可能会导致性能下降,尤其是当对象很大时。使用移动语义,可以仅移动指针,从而避免了复制内存的开销。
C++11标准库中的许多容器和智能指针都支持移动语义,通过提供移动构造函数和移动赋值运算符来实现。使用std::move函数可以将左值转换为右值引用,从而触发移动操作。
通过合理利用右值引用和移动语义,可以显著提高涉及大量数据或资源转移的代码性能。
答案: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软件设计模式包括状态机模式、观察者模式、单例模式等。状态机模式用于管理对象的状态转换和行为;观察者模式用于实现对象之间的松耦合通信;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这些模式有助于提高嵌入式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答案:TCP/IP模型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协议;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如TCP)或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如UDP);网络层负责将数据报从源主机路由到目标主机;数据链路层则负责将数据帧在相邻节点间进行无差错的传输。
答案:TCP和UDP是两种主要的传输层协议,它们在许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
首先,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在发送数据之前需要先建立连接。这种连接机制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顺序性,因为TCP会对数据包进行排序和确认,确保数据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且没有丢失。而UDP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在发送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因此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但可能无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其次,TCP提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可以根据网络状况动态调整发送速率,避免网络拥塞。而UDP则没有这些机制,它只管发送数据,不关心对方是否能收到或网络是否拥塞。
最后,由于TCP的复杂性和可靠性要求,它通常用于需要确保数据完整性和顺序性的应用,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而UDP则由于其简单和高效,通常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音视频流、实时游戏等。
答案:主要原因如下:
至于为什么不需要4次握手,这主要是因为TCP协议的设计目标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同时尽量提高效率。过多的握手次数会增加通信开销和延迟,降低网络性能。因此,3次握手是一个在可靠性和效率之间取得平衡的选择。
总的来说,TCP连接的3次握手机制确保了双方通信的可靠性,防止了已失效的请求报文段造成的问题,并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答案:在嵌入式项目中使用Git等版本控制系统可以追踪代码的变化历史、管理不同版本的代码以及协作开发。通过Git,可以创建代码仓库、提交代码更改、查看修改记录、分支和合并代码等。此外,还可以利用Git的特性如标签、钩子等来辅助项目管理和自动化构建。
答案:Git中的“commit”指的是将暂存区(staging area)中的文件改动内容提交到本地仓库,形成一个新的版本。每一次提交都会生成一个唯一的提交ID(通常是一个SHA-1哈希值),并记录下改动的详细信息,如提交者、提交时间、提交信息以及改动的文件内容等。通过提交,我们可以记录项目历史中的每一个状态,并方便地回溯、查看或恢复到某个特定的版本。因此,“commit”在版本控制中起到了保存项目状态、记录修改历史以及实现版本回溯的关键作用。
答案:Git中的“rebase”和“merge”都是用于整合不同分支的改动,但它们的工作方式和适用场景有所不同。
merge:
rebase:
总结来说,merge保留了完整的合并历史,而rebase则创建了一个更线性的提交历史。选择使用哪一个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团队的偏好。在处理公共分支时,通常更倾向于使用merge,以避免潜在的冲突和混乱。而在处理个人分支或需要保持线性历史的场景时,rebase可能更为合适。
答案:确定和修复嵌入式系统中的内存泄漏通常涉及使用内存分析工具来检测泄漏点,并审查代码以找出泄漏的原因。一旦确定了泄漏的位置和原因,就可以通过修改代码来修复它,例如释放不再使用的内存、修复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匹配问题等。
答案:死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资源竞争或者由于彼此通信而造成的一种阻塞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若无外力作用,这些进程都将无法继续执行下去,系统此时处于死锁状态。这些因等待其他进程释放资源而无法继续执行的进程,被称为死锁进程。
答案:排查死锁问题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答案:固件加密对于嵌入式设备至关重要,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固件是嵌入式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包含了设备的运行逻辑和功能实现。固件的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设备的运行稳定和数据安全。如果固件被恶意攻击者篡改或注入恶意代码,可能会导致设备功能失效、数据泄露等严重后果。因此,通过固件加密可以有效防止潜在攻击者获取固件的源代码或进行篡改,确保固件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其次,嵌入式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医疗设备等。这些设备往往承载着重要的数据和功能,一旦受到攻击,可能会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在医疗设备中,固件加密可以防止恶意攻击者篡改医疗设备的功能,保障患者的安全。因此,固件加密是保障嵌入式设备安全运行的必要手段。
此外,固件加密还可以提高嵌入式设备的性能。通过合理的加密方案,可以确保固件在设备上的正确加载和运行,避免因固件损坏或篡改导致的性能下降或设备故障。同时,固件加密还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修改,保护设备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AAPoKer辅助!(AAPoKer)软件透明挂(plus有辅助器的)原来是有猫腻的(透视辅助)有挂帮你(哔哩哔哩)
下一篇:【wepoker】辅助!(【wepoker】)软件透明挂(辅助探路)原来真实有挂的(透视辅助)有挂教程(哔哩哔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