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数据公司IDC近期的一项调研发现,目前全球有40%的零售商正在试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销售领域的应用,有21%的零售商已经在投资或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
今年6月,电商搜索引擎公司Daydream获得了一笔5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该公司2023年成立,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在线购物体验,希望解决消费者在当前电商平台上遇到的效率低下和信息碎片化问题。
Daydream的运作逻辑同样是借助AI技术,分析用户对于商品的购物需求并尝试理解用户的购物习惯,从而帮助用户更好地发现想要购买的商品。比如,当你输入“帮我找一件非常适合冬季的纯色羊毛夹克”,Daydream就会自动在商品库中帮你找出相关商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继“我的日报”成为现实之后,满足个性化购物需求的“我的商场”也正在诞生。
AI,会是电商进化的方向吗?
消费者同样在呼唤AI融入线上购物。
2024年,信息技术服务公司IBM对26个国家的2万名消费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尽管口袋里装着智能手机,但消费者通常仍需花费数小时搜索合适的商品,一边比较价格,一边评估质量。
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希望能使用机器人或虚拟助手(55%)、增强或虚拟现实技术(55%)以及人工智能应用(59%)来协助自己完成购物。
从线下购物到线上电商再到如今的AI电商,人们对于购物的需求一直都是——更快的速度,更省力的流程,以及更舒适的体验。
其中,前两者在从线下购物转为线上电商的过程中,均已有了大幅提升;但从体验的角度来看,线上的购物体验比起线下实体店的消费体验,有些时候可能不升反降。
以往在门店购买商品时,会有导购贴心服务,你只需要说出自己的喜好以及购买需求,导购就会帮你从货架上找到对应的商品,在你试用或试穿商品的过程中,导购还可以及时地为你讲解价格、材质以及商品的注意事项。如果你在两件商品中犹豫不决,导购通常还会帮你分析哪件商品会更适合你。
在国内,线上电商虽然没能完全替代线下导购的实时推荐、讲解服务,但朝着这个方向的努力其实一直有很多。
2013年左右淘宝、天猫就开启了“个性化推荐”的尝试,应用内主页的瀑布流内容就是依据消费者此前的购物偏好进行的商品推送。2018年左右开始火爆的直播电商,也是借助主播的推荐与讲解,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从而实现更好的购物体验。
而在海外,电商在优化购物体验上的进展,其实并不像国内如此之快。
尽管海外消费者同样经历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更习惯于直接通过谷歌搜索后,直接在品牌官网进行购买。
然而,随着加入线上销售的品牌和商家越来越多,消费者在检索过程中花费的筛选成本也越来越高。这就好比你到了一个巨大的线上超市,没有导购指路,只能自己挨个货架寻找想买的东西,费时又费力。
传统搜索引擎提供的解决办法是向品牌以及商家收费,谁给的钱多谁就能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但这无疑考虑的是品牌和商家的销售需求,而非消费者的购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