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 滚动轴承零件图怎么画? ,以及 轴承的正装、反装有什么区别?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给各位分享 滚动轴承零件图怎么画?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 轴承的正装、反装有什么区别? 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首先打开solidworks,零件模式级装配模式下均可,如图所示 点击界面右上角的符号,如图所示 点击后,进入界面,显示“toolbox为插入”,点击“现在插入”,如图所示 插入之后,显示很多标准,有美国标准、日本标准、英国标准,中
1、通用画法 当不需要确切地表示滚动轴承的外形轮廓、载荷特征、结构特征时,可用矩形线框及位于线框中央正立的十字形符号(线宽b)表示滚动轴承(图9-40)。如需确切地表示滚动轴承的外形,则应画出其断面轮廓,并在轮廓中
准备工具和材料 绘制滚动轴承图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例如铅笔、橡皮、量角器、圆规、直尺、白纸等。其中,圆规和直尺是绘制滚动轴承图中最关键的工具,因为滚动轴承中的各个结构部件大小和位置都需要精确测量和绘制。
在剖视图中,用通用画法和特征画法绘制滚动轴承时,一律不画剖面符号(剖面线)。采用规定画法绘制时,轴承的滚动体不画剖面线,其各套圈可画成方向和间隔相同的剖面线。如图a。如轴承带有其它零件或附件(如偏心套,紧定套
滚动轴承零件图怎么画?
1、正装(外圈窄端面相对)两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的压力中心距离小于两个轴承中点跨距时,称为正装。该方式的轴系,结构简单,装拆、调整方便,但是,轴的受热伸长会减小轴承的轴向游隙,甚至会卡死。2、反装(外圈
正装的话向里凸,轴的移动方向指的一端被压紧,反装向外凸,轴的移动方向相反的一端被压紧
轴承的正装和反装主要是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而言的。图中所示为圆锥滚子轴承,这个是正装,正装和反装与轴的强度和轴承寿命有很大关系。白色为挡油环主要作用是防止齿轮润滑油飞溅到轴承上,一般设计时要高于齿轮的
正装就是面对面安装(X型布置),反装就是背靠背安装(O型布置),轴向力计算时,产生附加轴向力的轴承会考虑到正装还是反装(3类–圆锥滚子轴承和7类–角接触球轴承)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入,如图9-36所示。图9-36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装滚动轴承 (4)液压套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轴承尺寸和过盈量较大,又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可锤击的精密轴承。装配锥孔
1.正装(外圈窄端面相对)两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的压力中心距离小于两个轴承中点跨距时,称为正装。该方式的轴系,结构简单,装拆、调整方便,但是,轴的受热伸长会减小轴承的轴向游隙,甚至会卡死。2.反装(外圈
滚动轴承如何正反安装?
同时也可以消除轴因热伸长而使轴承中滚动体发生轴向卡住的现象。但过大的间隙配合,会使不旋转座圈随滚动体一同转动,致使轴(或轴承座孔)与内座圈(或外座圈)发生严重磨损,而出现摩擦使轴承发热、振动。
滚动轴承的配合是指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故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配合的松紧程度根据轴承工作载荷的大小、性质、转速高低等确定。转速
由于滚动轴承是 标准件 ,故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配合的 松紧 程度根据轴承工作载荷的大小、性质、转速 高低等确定。转速高、载荷大、冲击振动比较严重时应选用较紧的配合,旋转
外圈一般相对内圈固定,承载是固定承载、不是主要承载。根据这些内容,在外壳孔推荐配合表中可以查到:使用轴承座的轴承,推荐外壳孔公差带为 H8.H8公差带:上公差+0.054,下差0.说明是间隙配合,最大间隙量:0.065,最
滚动轴承 内圈与轴为 基孔制 配合,其配合在装配图中只标基本尺寸与轴的 公差带代号 ;滚动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为 基轴制配合 ,其配合在装配图中只标基本尺寸与孔的公差带代号。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故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配合的松紧程度根据轴承工作载荷的大小,性质,转速高低等确定。转速高,载荷大,冲击振动比较严重时应选用较紧的配合,旋转精度要求高
滚动轴承内圈与轴,外圈与轴承座孔之间的配合各有什么特点?其配合在装配图中如何标注?
1、把轴承安装在轴上。2、把轴传入安装孔。3、调整安装齿轮的位置,安装前后压盖
先装好轴承及隔套,再对孔安装轴销。轴承间的套筒要安装,防止轴承串动。
先在轴颈上涂好显示剂,接着把轴放在装有下半轴瓦的轴承座上,将轴转动2~3圈,然后把轴取下来,按照研出的斑痕来判断轴瓦与轴颈的配合情况。如果在轴瓦上的斑痕很大而且不均匀,必须进行修刮。当在轴瓦的全长上都有了
(这里统一靠辊身侧为4,靠辊头为1)先安装边挡圈到轴承箱底部。将编号有4与3的外圈,编号4的一侧朝下。编号为4的一列滚动体先装入外圈,再吊起滚动体与外圈。将4号滚动体与外圈一起装入轴承箱。正确的安装方式 可有
(3)机压法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入,如图9-36所示。图9-36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装滚动轴承 (4)液压套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轴承尺寸和过盈量较大,又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可锤击的精密
滚动轴承怎么安装,如下图式。(需要具体流程)
而且,反装的结构较复杂,装拆、调整不便。 正、反装的刚度分析当传动零件悬臂安装时,反装的轴系刚度比正装的轴系高,这是因为反装的轴承压力中心距离较大,使轴承的反力、变形及轴的最大弯矩和变形均小于正装。当传动
轴承的正装和反装主要是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而言的。图中所示为圆锥滚子轴承,这个是正装,正装和反装与轴的强度和轴承寿命有很大关系。白色为挡油环主要作用是防止齿轮润滑油飞溅到轴承上,一般设计时要高于齿轮的
轴承的正装和反装是指安装轴承时的方向不同。正装和反装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需求和轴承类型进行评估。通常情况下,正装是最常见和推荐的安装方式,因为它与轴承设计和性能相符合。如果遇到特殊应用或需要一定调整的情况,可
1.正装:两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轴承的压力中心距离小于两个轴承中点跨距时,为正装,该方式的轴系,结构简单,装拆、调整方便,但是,轴的受热伸长会减小轴承的轴向游隙,甚至会卡死;2.反装:两角接触球轴承或圆锥滚子
轴承的正装、反装有什么区别?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主要取决于轴承的结构、尺寸大小和与相配件的配合性质,装配时的压力应直接作用在待配合的套圈上,绝不允许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的标记应装在可见部位,便于将来更换;装配过程中应保持
1.滚动轴承的装配结构 安装轴承的地方一般有轴肩或孔肩,便于轴承的轴向定位。轴肩或孔肩的径向尺寸应小于轴承内圈或外圈的径向厚度,便于用拆卸工具将滚动轴承拆下。2.轴上零件的轴向定位 轴上的零件不允许轴向移动时,应有
【答案】:A、C 本题考查的是机械设备安装的分类和典型零部件的安装。滚动轴承装配方法有压装法和温差法两种。
【答案】: ①装配前:先将轴承与轴承配合的零件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配合表面涂上润 滑油(脂),测量轴与座孔的尺寸,避免过紧装入。 ②装配时:必须保证滚动体不受压力,配合面不被擦伤。在用手锤压紧轴承时,为使
滚动轴承的装配方法主要包括压入法和热装法两种。首先,压入法是一种最常用的滚动轴承装配方法。它通常适用于过盈量较小的轴承装配。在进行压入法装配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力机和相应的压装工具,然后将轴承放置在压装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入,如图9-36所示。图9-36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装滚动轴承 (4)液压套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轴承尺寸和过盈量较大,又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可锤击的精密轴承。装配锥孔
滚动轴承如何装配
(1)压入法
当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配合较松时,应先将轴承装在轴上,如图9-33a所示;反之,则应先将轴承压入壳体上,如图9-33b所示。如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同时外圈与壳体也配合较紧,则应将轴承内孔与外圈同时装在轴和壳体上,如图9-33c所示。
图9-33 压入法装配滚动轴承
(2)均匀敲入法
在配合过盈量较小又无专用套筒时,可通过圆棒分别对称地在轴承的内环(或外环)上均匀敲入,如图9-34所示。也可通过装配套筒,用锤子敲入,如图9-35所示。但不能用铜棒等软金属,因为容易将软金属屑落入轴承内,不可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敲击时应在四周对称交替均匀地轻敲,避免因用力过大或集中一点敲击,而使轴承发生倾斜。
图9-34 均匀敲入法装配滚动轴承
图9-35 用锤子和装配套筒装配滚动轴承
(3)机压法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入,如图9-36所示。
图9-36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装滚动轴承
(4)液压套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轴承尺寸和过盈量较大,又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可锤击的精密轴承。装配锥孔轴承时,由手动泵产生的高压油进入轴端,经通路引入轴颈环形槽中,使轴承内孔胀大,再利用轴端螺母旋紧,将轴承装入,如图9-37所示。
图9-37 液压套入法装配锥孔轴承
(5)温差法
有过盈配合的轴承常采用温差法装配。可把轴承放在80~100℃的油池中加热,加热时应放在距油池底部一定高度的网格上(图9-38a),对较小的轴承可用挂钩悬于油池中加热(图9-38b),防止过热。
图9-38 油池加热法
取出轴承后,用比轴颈尺寸大0.05mm左右的测量棒测量轴承孔径,如尺寸合适应立即用干净布揩清油迹和附着物,并用布垫着轴承并端平,迅速将轴承推入轴颈,趁热与轴径装配,在冷却过程中要始终用手推紧轴承,并稍微转动外圈,防止倾斜或卡住(图9-38c),冷却后将产生牢固的配合。如果要把轴承取下来,还得放在油中加温。也可放在工业冰箱内将轴承或零件冷却,或放在有盖密封箱内,倒入干冰或液氮,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装配。
(1)压入法
当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配合较松时,应先将轴承装在轴上,如图9-33a所示;反之,则应先将轴承压入壳体上,如图9-33b所示。如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同时外圈与壳体也配合较紧,则应将轴承内孔与外圈同时装在轴和壳体上,如图9-33c所示。
图9-33 压入法装配滚动轴承
(2)均匀敲入法
在配合过盈量较小又无专用套筒时,可通过圆棒分别对称地在轴承的内环(或外环)上均匀敲入,如图9-34所示。也可通过装配套筒,用锤子敲入,如图9-35所示。但不能用铜棒等软金属,因为容易将软金属屑落入轴承内,不可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敲击时应在四周对称交替均匀地轻敲,避免因用力过大或集中一点敲击,而使轴承发生倾斜。
图9-34 均匀敲入法装配滚动轴承
图9-35 用锤子和装配套筒装配滚动轴承
(3)机压法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入,如图9-36所示。
图9-36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装滚动轴承
(4)液压套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轴承尺寸和过盈量较大,又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可锤击的精密轴承。装配锥孔轴承时,由手动泵产生的高压油进入轴端,经通路引入轴颈环形槽中,使轴承内孔胀大,再利用轴端螺母旋紧,将轴承装入,如图9-37所示。
图9-37 液压套入法装配锥孔轴承
(5)温差法
有过盈配合的轴承常采用温差法装配。可把轴承放在80~100℃的油池中加热,加热时应放在距油池底部一定高度的网格上(图9-38a),对较小的轴承可用挂钩悬于油池中加热(图9-38b),防止过热。
图9-38 油池加热法
取出轴承后,用比轴颈尺寸大0.05mm左右的测量棒测量轴承孔径,如尺寸合适应立即用干净布揩清油迹和附着物,并用布垫着轴承并端平,迅速将轴承推入轴颈,趁热与轴径装配,在冷却过程中要始终用手推紧轴承,并稍微转动外圈,防止倾斜或卡住(图9-38c),冷却后将产生牢固的配合。如果要把轴承取下来,还得放在油中加温。也可放在工业冰箱内将轴承或零件冷却,或放在有盖密封箱内,倒入干冰或液氮,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装配。
轴承的正装和反装主要是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而言的。图中所示为圆锥滚子轴承,这个是正装,正装和反装与轴的强度和轴承寿命有很大关系。白色为挡油环主要作用是防止齿轮润滑油飞溅到轴承上,一般设计时要高于齿轮的齿顶圆。
扩展资料:
轴承分类
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不分内外圈也没有滚动体,一般是由耐磨材料制成。常用于低速,轻载及加注润滑油及维护困难的机械转动部位。
关节轴承
关节轴承的滑动接触表面为球面,主要适用于摆动运动、倾斜运动和旋转运动。
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其中径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轴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2、按滚动体的形状可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滚子轴承按滚子种类分为: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
3、按其工作时能否调心分为调心轴承----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和非调心轴承(刚性轴承)----能阻抗滚道间轴心线角偏移的轴承。
4、按滚动体的列数分为单列轴承、双列轴承和多列轴承。
5、按其部件(套圈)能否分离分为可分离轴承和不可分离轴承。
6、按其结构形状(如有无装填槽,有无内、外圈以及套圈的形状,挡边的结构,甚至有无保持架等)还可以分为多种结构类型。
7、按其外径尺寸大小分为微型轴承(440mm)。
8、按应用领域分为电机轴承、轧机轴承、主轴承等。
9、按材料分为陶瓷轴承、塑料轴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挡油环
轴承的正装和反装主要是针对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而言的。图中所示为圆锥滚子轴承,这个是正装,正装和反装与轴的强度和轴承寿命有很大关系。白色为挡油环主要作用是防止齿轮润滑油飞溅到轴承上,一般设计时要高于齿轮的齿顶圆。
扩展资料:
轴承分类
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不分内外圈也没有滚动体,一般是由耐磨材料制成。常用于低速,轻载及加注润滑油及维护困难的机械转动部位。
关节轴承
关节轴承的滑动接触表面为球面,主要适用于摆动运动、倾斜运动和旋转运动。
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载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的不同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其中径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0的向心轴承,向心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0到45的向心轴承。轴向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为90的推力轴承,推力角接触轴承为公称接触角大于45但小于90的推力轴承。
2、按滚动体的形状可分为球轴承和滚子轴承。滚子轴承按滚子种类分为:圆柱滚子轴承、滚针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
3、按其工作时能否调心分为调心轴承----滚道是球面形的,能适应两滚道轴心线间的角偏差及角运动的轴承和非调心轴承(刚性轴承)----能阻抗滚道间轴心线角偏移的轴承。
4、按滚动体的列数分为单列轴承、双列轴承和多列轴承。
5、按其部件(套圈)能否分离分为可分离轴承和不可分离轴承。
6、按其结构形状(如有无装填槽,有无内、外圈以及套圈的形状,挡边的结构,甚至有无保持架等)还可以分为多种结构类型。
7、按其外径尺寸大小分为微型轴承(440mm)。
8、按应用领域分为电机轴承、轧机轴承、主轴承等。
9、按材料分为陶瓷轴承、塑料轴承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挡油环
(1)压入法
当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外圈与壳体配合较松时,应先将轴承装在轴上,如图9-33a所示;反之,则应先将轴承压入壳体上,如图9-33b所示。如轴承内孔与轴颈配合较紧,同时外圈与壳体也配合较紧,则应将轴承内孔与外圈同时装在轴和壳体上,如图9-33c所示。
图9-33 压入法装配滚动轴承
(2)均匀敲入法
在配合过盈量较小又无专用套筒时,可通过圆棒分别对称地在轴承的内环(或外环)上均匀敲入,如图9-34所示。也可通过装配套筒,用锤子敲入,如图9-35所示。但不能用铜棒等软金属,因为容易将软金属屑落入轴承内,不可用锤子直接敲击轴承。敲击时应在四周对称交替均匀地轻敲,避免因用力过大或集中一点敲击,而使轴承发生倾斜。
图9-34 均匀敲入法装配滚动轴承
图9-35 用锤子和装配套筒装配滚动轴承
(3)机压法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入,如图9-36所示。
图9-36 用杠杆齿条式或螺旋式压力机压装滚动轴承
(4)液压套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轴承尺寸和过盈量较大,又需要经常拆卸的情况,也可用于不可锤击的精密轴承。装配锥孔轴承时,由手动泵产生的高压油进入轴端,经通路引入轴颈环形槽中,使轴承内孔胀大,再利用轴端螺母旋紧,将轴承装入,如图9-37所示。
图9-37 液压套入法装配锥孔轴承
(5)温差法
有过盈配合的轴承常采用温差法装配。可把轴承放在80~100℃的油池中加热,加热时应放在距油池底部一定高度的网格上(图9-38a),对较小的轴承可用挂钩悬于油池中加热(图9-38b),防止过热。
图9-38 油池加热法
取出轴承后,用比轴颈尺寸大0.05mm左右的测量棒测量轴承孔径,如尺寸合适应立即用干净布揩清油迹和附着物,并用布垫着轴承并端平,迅速将轴承推入轴颈,趁热与轴径装配,在冷却过程中要始终用手推紧轴承,并稍微转动外圈,防止倾斜或卡住(图9-38c),冷却后将产生牢固的配合。如果要把轴承取下来,还得放在油中加温。也可放在工业冰箱内将轴承或零件冷却,或放在有盖密封箱内,倒入干冰或液氮,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装配。
轴承装配方式及要求
滚动轴承的配合是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故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配合的松紧程度根据轴承工作载荷的大小,性质,转速高低等确定。转速高,载荷大,冲击振动比较严重时应选用较紧的配合,旋转精度要求高的轴承配合也要紧一些。
游动支承和需经常拆卸的轴承,则应配合松一些,对于一般机械,轴与内圈的配合常选用m6,k6,js6等,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常选用J7,H7,G7等。由于滚动轴承内径的公差带在零线以下,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比圆柱公差标准中规定的基孔制同类配合要紧些。
扩展资料:
滚动轴承使用注意事项:
1、滚动轴承是否有生锈,碰伤:轴承内是否清洁干净,轴承的内,外套和滚珠有无毛刺和裂纹,轴承附件是否齐全,轴承运转起来是否轻快自如。
2、轴承的窜动间隙:单列圆锥滚珠轴承应有轴向窜动值,主要根据两轴承中心距之长度,轴与设备机体温度差,内外套温度差与轴承尺寸计算。
3、轴承的配合 :当选择轴承配合时必须考虑到负荷的大小和特征,旋转速度,轴承类型和安装条件,当轴承与轴颈之间有相互滑动时,会产生强烈磨损,引起轴颈损坏。
4、如果轴承内,外圈装配均过盈,则由于温度升高会引起滚珠或滚柱受挤压而损坏,轴承内圈与轴是紧密配合,采用基孔制(H7/k6),轴承外圈与设备壳体配合较松,采用基轴制(K7/h6)。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滚动轴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轴承套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圈
滚动轴承的配合是指轴承内圈与轴颈、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 由于滚动轴承是标准件,故内圈与轴颈的配合采用基孔制,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采用基轴制。配合的松紧程度根据轴承工作载荷的大小、性质、转速高低等确定。
转速高、载荷大、冲击振动比较严重时应选用较紧的配合,旋转精度要求高的轴承配合也要紧一些;游动支承和需经常拆卸的轴承,则应配合松一些。 对于一般机械,轴与内圈的配合常选用m6、k6、js6等,外圈与轴承座孔的配合常选用J7、H7、G7等。
由于滚动轴承内径的公差带在零线以下,因此,内圈与轴的配合比圆柱公差标准中规定的基孔制同类配合要紧些。如圆柱公差标准中H7/k6、H7/m6均为过渡配合,而在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中就成了过盈配合。
扩展资料:
滚动轴承优点
1、摩擦阻力小,功率消耗小,机械效率高,易起动;
2、尺寸标准化,具有互换性,便于安装拆卸,维修方便;
3、结构紧凑,重量轻,轴向尺寸更为缩小;
4、精度高,负载大,磨损小,使用寿命长;
5、部分轴承具有自动调心的性能;
6、适用于大批量生产,质量稳定可靠,生产效率高;
7、传动摩擦力矩比流体动压轴承低得多,因此摩擦温升与功耗较低;
8、起动摩擦力矩仅略高于转动摩擦力矩;
9、轴承变形对载荷变化的敏感性小于流体动压轴承;
10、只需要少量的润滑剂便能正常运行,运行时能够长时间提供润滑剂;
11、轴向尺寸小于传统流体动压轴承;
12、可以同时承受径向和推力组合载荷;
13、在很大的载荷-速度范围内,独特的设计可以获得优良的性能;
14、轴承性能对载荷、速度和运行速度的波动相对不敏感。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滚动轴承
百度百科-轴承套圈
关于 滚动轴承零件图怎么画? 和 轴承的正装、反装有什么区别? 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滚动轴承零件图怎么画?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轴承的正装、反装有什么区别? 、 滚动轴承零件图怎么画? 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