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 哪些建筑的布局是对称? ,以及 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 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给各位分享 哪些建筑的布局是对称? 的知识,其中也会对 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 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与大兴长安城相似,棋盘式。5、明代北京城。与北宋卞京城相似。完全对称。现存的古代对称建筑有:1、北京故宫。2、沈阳故宫。3、孔府。4、西安明朝古城墙。我国古代建筑首先讲究对称布局,特别是北方,房子都是三间、五间、七间、九间,以中间一间对称。城市及庭院以南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孔府、西安明朝古城墙。一、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
世界著名且对称的建筑:故宫(天安门)、泰姬陵、金字塔、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米兰大教堂、白宫、五角大楼太多了。
1、隋唐时期大兴长安城。以明德门到玄武门为中轴线,把84平方公里一分为二,东西面积相等,是标准的棋盘式城池。完全对称。2、隋唐洛阳城。其建筑布局与大兴长安城相似。3、北宋卞京城。城池分三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纵贯南北的一条御街,把城池分成东西相等两半。4、元代北京城。
天安门,天坛,白宫,五角大楼,原双子大厦,有很多啊。
哪些建筑的布局是对称?
2. 孔府: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孔庙东侧,是孔子世袭衍圣公后代居住的府第,共有厅、堂、楼、房463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轴对称建筑之一。3. 白宫:位于华盛顿的白色新古典风格砂岩建筑,占地7.3万多平方米,包括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是美国总统的居住和办公地点,是美国权力的象征。4. 埃菲尔
颐和园佛香阁、北海白塔、天安门,埃菲铁塔。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的轴对称。例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和圆和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1、隋唐时期大兴长安城。以明德门到玄武门为中轴线,把84平方公里一分为二,东西面积相等,是标准的棋盘式城池。完全对称。2、隋唐洛阳城。其建筑布局与大兴长安城相似。3、北宋卞京城。城池分三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纵贯南北的一条御街,把城池分成东西相等两半。4、元代北京城。
1、天坛 天坛,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
中国著名的轴对称建筑有哪些?
1、城市轴线的基本涵义 《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对城市轴线的定义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通过轴线可以把城市空间布局组成一个有秩序的整体。王建国认为,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空间布局中起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可见,城市轴线总是
中轴线是在 制图 中虚拟的直线,一般用点画线画出。它代表了:旋转体的轴线,非旋转体的对称线,亦可以表示未画出物体所存在的位置。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精确的测量,唐朝的学者曾经在河南很准确地测量了子午线,从河南考古复元的宋代皇城模型就可以明显地看到城中那条笔直的中轴线。我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所以中轴线偏离不应是测量错误。不是技术原因,那又是什么呢? 远方是什么? 为了揭开这个深藏在中轴线背后的谜团,夔中
1、《中国建筑史》把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率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并且指出“世界各国唯独我国对此最强调,成就也最突出,故宫是一个典范。” 2、以重建血管三维图形为例,假设血管由一半径固定的球沿一空间曲线运动包络而成,该曲线称为中轴线.现将血管等距平行切片,得到1000张切片图像,假设血管的中轴线与每
中轴对称: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简单。这种明显的反差,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左祖右社:中国的礼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则是崇敬祖先、提
其设计以前后中轴线为主干,而左右交轴线,则往往忽略。交轴线之于中轴线,无自身之观点立场,完全处于附属地位,为中国建筑特征之一。故宫殿、寺庙,规模之大者,胥在中轴线上增加庭院进数,其平面成为前后极长而东西狭小之状。其左右若有所增进,则往往另加中轴线一道与原中轴线平行,而两者之间,并
简述我国中国古代中轴线的特征 在线等...急
1、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时期称奉天殿、皇极殿,是故宫的核心建筑,民间亦称“金銮殿”。殿高35.05米,东西宽63米,南北长35米,面积超2380平方米,长宽比为9:5,象征着九五之尊。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式建筑,屋顶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两条斜行垂脊,形成五脊四坡的屋面。檐角有10个走兽
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如下: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筒子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为参观入口,神武门为参观出口。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
殿里:太和殿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C%AB%BA%CD%B5%EE&in=13903&cl=2&cm=1&sc=0&lm=-1&pn=18&rn=1 中和殿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6%D0%BA%CD%B5%EE&in=26194&cl=2&cm
1、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2、北京故宫的每个宫殿详细介绍3、给我紫禁城的平面图和详细资料。 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 1、这是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可以从图中清楚的看到各个宫殿名。 2、这是明代整个北京的平面图,可以看到故宫以外的布局。 扩
△故宫中轴线示意图(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官网)故宫几座大门 午门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紫禁城四座城门中zui大的一座。因城楼形似朱雀展翅,又被称为五凤楼。中间门洞专供皇帝出入,皇后大婚时也从此进入,另外殿试高中的状元、榜眼、探花出宫时也可从此出。西门出入皇室,东门出入官员。这里是皇帝举行大型
1、这是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可以从图中清楚的看到各个宫殿名。2、这是明代整个北京的平面图,可以看到故宫以外的布局。
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
示例一:信息:德国由分裂走向统一。(2分)说明:“二战”中纳粹德国战败,雅尔塔体系造成德国分裂,使其处在“冷战”最前沿地区。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开始发生巨变。进入90年代,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4分)示例二:信息:欧洲由分裂对峙到形成一体化。(2分)说明:“二战”后
1.明北京城的建造特点明代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四部分组成。内城平面为近似长方形,城墙上设置有瓮城、角楼等防御设施。皇城位于内城中部偏西南,西部和南部为园囿池塘,东部与北部为各种官署作坊等,皇城内门外是为中央官署区。宫城位于内城中央,也就是明清代紫禁城所在,宫城为前朝后寝的布置,
1、这是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可以从图中清楚的看到各个宫殿名。2、这是明代整个北京的平面图,可以看到故宫以外的布局。
城市的格局既有很强的继承性,又有自身的特点。 明代前期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明初,徐达占领元大都后,为了便于防守,将城北纵深约2.8公里较冷僻的城区舍弃于城外,另筑了一道北城墙,使城市面积缩小约百分之四十。在以后的半个世 纪里,这里是一座地方性政治、军事中心城市――北平府。永乐十四年(1
说明:长安城和北京城都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信息二 中轴线纵贯全城。(2分)说明:中轴线体现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也为都城的整齐划一提供了条件。(4分)信息三 宫殿为主体结构。(2分)说明:皇宫占据全城的要害部位,不是居中,就是占据高地,而且有宫城相护卫,使皇宫
(1)元;明;棋盘;中心(2)“略”(3)凸(4)南方;既有利于居室避寒和采光,又体现“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不同一:北京城布局方正规则,主要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城防规格严整,街道呈棋盘式分布;诺林根城平面形态呈椭圆形,轮廓自由,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4分)前者与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天圆地方”的朴素人地观有关,后者则体现的是城市随地形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图一 明代北京城平面图 ...
信息一 整齐划一。(2分)说明:长安城和北京城都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信息二 中轴线纵贯全城。(2分)说明:中轴线体现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也为都城的整齐划一提供了条件。(4分)信息三 宫殿为主体结构。(2分)说明:皇宫占据全城的要害部位,不是居中,就是占据高地,而且有宫城相护卫,使皇宫成为全城的主体。宫城不仅与居民区分离,而且宫城的布局也以正殿为主体南北伸延或向四面展开,井井有序。(4分)信息四 宫殿建筑高台化。(2分)说明:中国都城的宫殿无不修建在高台之上,除防潮外,主要是为占据制高点,维护皇宫的安全和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高于一切。(4分)信息五 都城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2分)说明:汉代的都城,有东市和西市;明代的则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自身也在发展。其政治性、军事性不断减弱,商业性不断增强。(以上五个信息及其说明中,学生只要完整回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12分。如果学生的答案超出本答案,且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以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有效信息及比较归纳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依据图片获取有效信息,可以归纳出如下信息:整齐划一、中轴线纵贯全城、宫殿为主体结构、宫殿建筑高台化、都城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等,其次依据汉代与明代的相关史实分别说明即可。
示例: 信息一:工商业市镇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明朝工商业市镇比唐朝的明显增多。(3分)说明: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明朝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3分)信息二:唐朝工商业分布偏重内陆,明朝向中东部沿海集中;唐朝工商业分布偏重北方,明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3分)说明:经济重心由内陆向中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唐朝时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3分)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利用图片进行不同历史阶段时代发展特征的比较型试题。解决该类题目的关键是另个,一是准确获取图片蕴含的有效信息,二是合理调用教材中对应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论证;图中主要反映了唐代和明朝工商业的地区分布地点和数量上的不同,结合时代背景,从中随意选择两个方面加以比较即可。
1、这是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可以从图中清楚的看到各个宫殿名。
2、这是明代整个北京的平面图,可以看到故宫以外的布局。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词条 北京故宫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明朝称: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太和殿俗称为金銮殿]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到了清朝依然保留了明朝时的名称。[注:交泰殿建于嘉靖年间]
~养心殿建于嘉靖年间,清朝也未改名称。
~现在故宫里的的文渊阁是在圣济殿的遗址上修建的。
~长春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储秀宫;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储秀宫。清沿明朝旧称,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重修。
~永和宫,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承乾宫之东、景阳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永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今名。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为承乾宫。清沿明旧称。
~翊坤宫;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成。始称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清沿用明朝旧称。
~永寿宫为内廷西六宫之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名毓德宫,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又更名为永寿宫。
~景阳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钟粹宫之东、永和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阳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阳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宁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
以上是故宫主要建筑的原名称。有些宫殿在清朝以后才建,比如皇极殿,建福宫,宁寿宫。还有,紫禁城在经历明清两朝多次失火,大多数宫殿得以重修。
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
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该体系至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7个时期。直至20世纪,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而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
从构造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②保持构架制原则。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③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本是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④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面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身以外,上面覆盖着青灰瓦或琉璃瓦。单体建筑的平面通常都是长方形,在有特殊用途的情况下,也采取方形、八角形、圆形等;而园林中观赏用的建筑,则可以采取扇形、字形、套环形等平面。屋顶有庑殿顶、歇山顶、卷棚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单檐、重檐之分,进而又可组合成更多的形式。⑤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其原则是内向含蓄,多层次,力求均衡对称。除特定的建筑物如城楼、钟鼓楼等外,单体建筑很少露出全部轮廓。每一个建筑组群少则有一个庭院,多则有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合多样,层次丰富,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的不足。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在四周,中心为庭院。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唯有园林的平面布局,采用自由变化的原则。⑥灵活安排空间布局。室内间隔采用槅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为建筑创造小自然环境准备条件,可栽培树木花卉,可叠山辟池,可搭凉棚花架,有的还建有走廊,作为室内和室外空间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⑦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结构建筑的梁柱框架,需要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等防腐措施,由此发展成中国特有的建筑油饰、彩画。常用青、绿、朱等矿物颜料绘成色彩绚丽的图案,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以木材构成的装修构件,加上着色的浮雕装饰的平棊贴花和用木条拼镶成各种菱花格子,是实用兼装饰的杰作。北魏以后出现的五彩缤纷的琉璃屋顶、牌坊、照壁等,使建筑灿烂多彩、晶莹辉煌。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①很少真正的建筑学理论。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出现是近代的事情。指导建筑发展的是抽象的哲学理论、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和具体的政治制度。②儒家传统的礼制思想是指导建筑创作的主要思想,而以玄学、风水堪舆之说作为补充。③充满了中国人现实主义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为不求建筑物长久存在,而以满足现实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建筑形式的标准化通用化,使用一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可以适应多种使用功能的需求。④标准化的建筑个体要通过建筑空间的组合来表达个性,建筑群体的布置是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处处反映着时间和空间结合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⑤以象征主义手法表现特定的主题。在园林中表现意境,在宗教建筑中表现世界观,在宫殿建筑中表现政治制度。一些装饰构件与小品,甚至单体建筑,都成为一种包含了固定意义的象征符号。
类型
中国古代建筑按功能分为以下7个大类:①居住建筑。是人类最早创造的建筑,主要有穴居和干栏两种形式。距今7400~67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如甘肃秦安县大地湾中的建筑均为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掘一定深度的竖穴,平面作圆形、椭圆形或方形,面积很小。距今4900~39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地面起建的房屋多起来,原始社会的穴居,正逐步朝着宫室式住宅形式演化。宫室式住宅的代表类型是合院。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在北京老城区中轴线东西两侧保留有大量平房,最典型的四合院多集中在这里。干栏式建筑的最早遗迹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约7000~5300年前。楼面离地约和人等高,其下圈养牲畜,楼面上周围有栏杆,围着平台和房屋。现存干栏建筑比古代大为减小,集中分布在云南、海南的少数民族地区。②城市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城墙、城楼与城门,还有钟楼和鼓楼。城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材料以夯土为主。三国至南北朝出现在夯土城外包砌砖壁的作法。明代,重要城池大多用砖石包砌。城门是重点防御部位。门道深一般在20米左右,最深达80米。唐代边城中出现瓮城,明代在瓮城上创建箭楼,北京内城正阳门城楼及箭楼、城东南角楼是明代优秀作品。钟、鼓楼是古代城市中专司报时的公共建筑。宋代有专建高楼安置钟、鼓的记载。明代在北京城中轴线北端建鼓楼和钟楼,其下部是砖砌的墩台,上为木构或砖石的层楼。③宫殿建筑。宫殿专指帝王举行仪式、办理政务与居住之所。宫殿建筑集中当时国内的财力和物力,以最高的技术水平建造而成。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村,它建于公元前1500年前的商代。明清北京故宫是中国宫殿建筑最后的、也是最成熟的典型。城平面为矩形,东西宽753米,南北深961米,墙开四门,建门楼,四隅建角楼。它将各种建筑艺术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调动一切建筑语言来表达主题思想,取得了难以超越的成就。④礼制与祠祀建筑。人们举行祭祀、纪念活动的建筑,凡是由“礼制”要求产生、并被纳入官方祀典的,称为礼制建筑;凡是民间的、主要以人为祭祀对象的,称为祠祀建筑。礼制和祠祀建筑大略分为4类:祭祀天地社稷、日月星辰、名山大川的坛、庙;从君王到士庶崇奉祖先或宗教祖的庙、祠;举办行礼乐、宣教化的特殊政教文化仪式的明堂、辟雍;为统治阶级所推崇、为人民所纪念的名人专庙、专祠。北京天坛是古代坛庙建筑中最重要的遗存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⑤陵墓建筑。是专供安葬并祭祀死者而使用的建筑。由地下和地上两大部分组成。地下部分用以安葬死者及其遗物、代用品、殉葬品。地上部分专供生人举行祭祀和安放死者神主之用。大致说,汉代以后,帝王墓葬称陵,臣庶称墓。陕西临潼县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座帝陵。明北京昌平十三陵是一个规划完整、气魄宏大的陵墓群。⑥佛教建筑。是信徒供奉佛像、佛骨,进行佛事佛学活动并居住的处所,有寺院、塔和石窟三大类型。中国民间建佛寺,始自东汉末。最初的寺院是廊院式布局,其中心建塔,或建佛殿,或塔、殿并建。佛塔按结构材料可分为石塔、砖塔、木塔、铁塔、陶塔等,按结构造型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单层塔。石窟是在河畔山崖上开凿的佛寺,渊源于印度,约在公元3世纪左右传布到中国,其形制大致有塔庙窟、佛殿窟、僧房窟和大像窟四大类。中国石窟的重要遗存,有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⑦园林和园林建筑。中国传统园林是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功能的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形体环境,其构成的主要元素有山、水、花木和建筑。它是多种艺术的综合体,反映着传统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建筑、园艺等多门类科学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成就。按隶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风景名胜四大类。其中现存最著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扬州个园,无锡寄畅园,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类型,除上述7类外,还有军事建筑、商业建筑,以及桥梁等公共交通设施,坊表等建筑小品。其中长城经历了2000余年历史 ,延袤万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建于7世纪初的隋代,是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单拱石桥,比西方出现同类结构要早700年左右。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成就。
1、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
2、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3、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4、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又一特征。
5、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背景: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殷墟“龙骨”的发现证明,最迟到公元前1600年,我国就有了甲骨文字,青铜得到了广泛使用,不但用作祭祀,也用于战争和奢侈品以及用作带轮乘具的金属部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隶制度发展到封建制度的国家。在春秋和战国之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铁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奴隶制的瓦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古代中国科技
传统的中国式大屋顶型建筑; 比较著名的有: 1、隋唐时期大兴长安城。以明德门到玄武门为中轴线,把84平方公里一分为二,东西面积相等,是标准的棋盘式城池。完全对称。 2、隋唐洛阳城。其建筑布局与大兴长安城相似。 3、北宋卞京城。城池分三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纵贯南北的一条御街,把城池分成东西相等两半。 4、元代北京城。与大兴长安城相似,棋盘式。 5、明代北京城。与北宋卞京城相似。完全对称。 现存的古代对称建筑有:1、北京故宫。2、沈阳故宫。3、孔府。4、西安明朝古城墙。 我国古代建筑首先讲究对称布局,特别是北方,房子都是三间、五间、七间、九间,以中间一间对称。城市及庭院以南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 世界上的有: 艾菲尔铁塔 凯旋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天安门城楼 吉隆坡的双塔建筑 美国的五角大楼(从上面俯视) 埃及金字塔 还有印度的泰姬陵
1、隋唐时期大兴长安城。以明德门到玄武门为中轴线,把84平方公里一分为二,东西面积相等,是标准的棋盘式城池。完全对称。
2、隋唐洛阳城。其建筑布局与大兴长安城相似。
3、北宋卞京城。城池分三层,从内向外,分别是宫城、皇城、外郭城。纵贯南北的一条御街,把城池分成东西相等两半。
4、元代北京城。与大兴长安城相似,棋盘式。
5、明代北京城。与北宋卞京城相似。完全对称。
现存的古代对称建筑有:1、北京故宫。2、沈阳故宫。3、孔府。4、西安明朝古城墙。
我国古代建筑首先讲究对称布局,特别是北方,房子都是三间、五间、七间、九间,以中间一间对称。城市及庭院以南北为中轴线,东西对称
关于 哪些建筑的布局是对称? 和 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 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哪些建筑的布局是对称? 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 谁能提供一下明朝时北京故宫的平面图,要标明宫殿名,谢谢 、 哪些建筑的布局是对称? 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